第16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会经历,倒不是只拿捏将作监,而是试探一下瞅瞅哪边可以腾出点钱来而已。

    以前赵监事年纪大了,争得白发都直发抖。本来看晏阳年纪小,其他人都有些担忧,还自己去和户部交涉过——结果当然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没想到晏阳一出马就把钱给要过来了!

    李少监好奇地问晏阳:“您怎么把钱要来的?”还这么干脆利索,直接搬了现钱……

    “也没什么。就是和尚书大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晏阳很谦虚,“比如不给钱就找地痞流氓去他们家门前泼粪什么的。”

    现在京城的地痞流氓可听晏阳话了。

    少监:“…………”

    很快地,晏阳又被弹劾了,御史台那边弹劾他威胁朝廷命官,极其恶劣。晏阳一点都不怂,当场喊户部尚书对质,户部尚书擦了把汗,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泼粪,纯粹是以讹传讹。晏阳借机揪了几个将作监的内鬼,把他们给踢了出去。

    至于晏阳是怎么让户部痛快掏钱的,其他人一直十分不解。直至大年初一这一天,一车车的黄金和珠宝从官道络绎不绝地运到京城,众人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初先皇说要开海运并不是虚话,这黄金、这珠宝,就是海运贸易的好处!

    这远航用的船就是晏阳督造的,远航的人也是先皇给的。他们出发时和别的海商差不多,去的地方却比其他海商更远、兵械也比其他海商更精良,因此才能成功降服土著把能带走的宝贝都带回来。

    换句话说,这不是贸易,而是明抢。

    海运的事,晏阳没瞒着新皇,早一五一十告诉新皇了。

    新皇觉得晏阳弄艘船玩玩海运也不稀奇,泉州那一带海商多了去,一来一回耗时太长,若是头脑和运气不够好船沉了,那就等同于亏得血本无归。

    以前太祖也热衷于海运,直至太祖最疼爱的六皇子出海之后遇到海难,再也没回来,太祖便禁止皇室中人出海,甚至还曾禁海过好些年。

    晏阳把船队的存在告诉新皇的时候,新皇揉揉他的脑袋,说:“赚了钱的话,你就自己留着吧。”

    如今海船回来了,赚的几乎是朝廷一整年的税收。晏阳自然不会傻到真自己留着,他趁着新皇生辰搞了个大动静,把钱全部献了出来。

    反正他要钱也没什么用,光是当初太后给他的压岁钱他就能吃吃喝喝八辈子!

    晏阳献得干脆,朝臣都傻眼了。也就户部尚书淡定得很,乐呵呵地把黄金珠宝都收入库。柳尚书和户部尚书相熟,暗暗问:“你是不是早知晓了?”

    户部尚书笑而不语。

    柳尚书回到家,在书房呆了许久,晚上睡觉时都还在叹气。柳夫人忍不住问:“怎么了?是因为海运的事吗?”

    今天晏阳献寿礼的动静太大,整个京城的人都知晓了,不少人都暗暗讨论日后要不要也去搞搞海运,柳夫人自然也有所耳闻。

    柳尚书说:“不全是。”柳尚书把自己的疑虑全告诉柳夫人,海运获利这么大,动心的人肯定不少,不是谁都能凑那样一支船队的,自然会有人想着从晏阳手上把船队拿走。晏阳年纪小,在朝中又没有根基,哪里争得了?再说了,他要是真去争,新皇心里难免会有疙瘩:你一个侯爷,争这个是想做什么?

    “财帛动人心啊。”柳尚书长叹一声,“就怕那孩子年少气盛,非要出这个头。”

    “那要不,你去给他提个醒?”柳夫人犹豫着说。

    “你忘了那次他来我们府上的事了?”柳尚书说。

    柳夫人不再说话。柳家治家甚严,府里有什么动静她都第一时间知道。上回晏阳来他们家的时候,新皇赐到他们府里的人便一直守在旁边听他们说话,像是生怕他们会对晏阳说点什么。

    新皇赐人下来与其说是对他们家的看重,倒不如说就是为了这一天——为了防止他们和晏阳说出不该说的话。柳尚书自认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