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事,由于蒲松龄生活于这个时期,眼见耳闻战火与血腥,他在聊斋里,几次隐晦记下清兵的屠戮,公孙九娘便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而且这是一个凄厉哀怨的故事,在我看来,媲美桃花扇。

    蒲松龄对《公孙九娘》鬼村莱霞里(栖霞,莱阳)无辜被屠戮的百姓,可以说抱着很真挚的同情情感。

    沈肖这个晚清革命志士,一听到栖霞里,便知出自聊斋,他读过公孙九娘,应该有较深的印象。黄熙甫,能随口说出“香草沉罗,血满 x_io_ng 臆;东山佩玦,泪渍泥沙”,他熟读聊斋,且对这篇小说的哀戚结局有很深的印象。

    谢羽觞,到终章,读聊斋手抄稿,追问栖霞里的本名。栖霞里,本名木客。在公孙九娘里,莱霞里住着鬼魂,而栖霞里住着狐仙,栖霞里的本身,是古大冢,木客越王墓。

    这也是章五,柳泉先生为什么会出现,还占那么大的篇幅,我觉得他和《栖霞里》纠缠不清(咳),得有他的戏份,还能顺便交代黄家的狐类身份。

    章四思肖,沈肖在菊圃前,咏出 “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坠北风中”。而黄熙甫从身后抱住沈肖,神情忧郁。

    这句诗,是郑思肖(郑所南)的咏菊诗,比较有名,黄熙甫必然是熟悉的。而且从这诗里,也能得知沈肖的意志与志向。郑思肖,生活于宋末元初,是位画家诗人,他名字“思肖”,意指思赵(趙),即思宋。念念不忘故国,画兰无土,坐必向南。

    章三所翁,开头便是文革破四旧,很自然的就写到它。文化浩劫,几乎历史上每次漫长的动荡战乱,对文化与文明,都无外乎是一次次摧残,然而作者不忍,希望有条方舟,湮灭于人世的瑰宝,还存在于栖霞里。

    终章逋,谢羽觞留于玉镇下的“遗书”,写了句残诗:“留春不稳销尘土,今日空沾客子衣。”

    这是王夫之补落花诗的尾联。

    王夫之,赫赫有名,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他是明举人,参与抗清,誓不剃发,四处流亡,不容于世。他生前,苦逼无奈绝望洒脱,故国如春一般,销入尘土,无力挽留,今日落花空沾我这个四处游荡之人的衣裳。无能为力,看繁华落尽,而我于此世间不过是位客子,不如归去。

    其实写这篇小说时,我想过,不会有什么读者。太过于个人的东西,难逃小众命运。然而,写自己想写,再冷门不讨喜,亦无所谓。

    ————

    另:黄熙甫,姓黄,是因为志怪小说的习惯,他不姓黄,也得姓胡,噗。熙甫,伯曦,则是随手取的。谢羽觞,羽觞,酒具,狐好酒。伯曦会喜欢羽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