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灶的事最多的几人。

    曾经这些人年轻的时候也是意气风发地来到这朝堂上,打算为大崇国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然而时光不只是把杀猪刀,还是一把猪饲料,把他们喂得脑满肠肥,脑里心里只剩下金银财宝。

    想到这里,不胜唏嘘。

    其中好几个,都是昨天那张纸上提到的人。

    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仗着资格老根本没把现在的皇帝看在眼里,还疯狂搞事情,也不知道自己不在的时候豆浆这傻小子能不能很好地应对。即便再不愿意,也毕竟是一国之君了,许多事也得自己学着处理。

    这时一位年轻的朝臣站了起来。

    第13章

    “皇上,微臣认为,这水患与旱灾不同,每逢雨季便又急又快难以抵挡。而这水患绝对不能堵。将它阻在上游确实能解一时燃眉,可若是水量增多……”

    年轻的朝臣小心翼翼地说了几句,见书永和不仅没有打断他反而不断点头,这才鼓起勇气说了下去。

    耿白安认识他,他是刚上任没多久的工部侍郎李国兴。虽然他平时话不多,但每次总能说到点子上,几个月早朝下来,耿白安对他倒是印象颇深。这个时候不仅是崇国,周边每个国家治水患也都是尽量地“堵”。建堤建坝,安全完工的话倒是可以坚持个小几年,可不管再厚的堤坝,也总有被冲垮的时候。

    耿白安读了十几年书,自然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可李国兴能在多少年延续的方法中发现弊病并且能想到这些,如此有远见,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不容易了。且即便是李国兴不说,在清理完这些渣渣之后,书永和和耿白安也是打算大干一场的。

    她再看了看那几个老朝臣的脸,啧啧,都要绿了。

    书永和的想法自然和耿白安一样,他立刻赞同了李国兴的想法,立刻下旨派他去曲杨疏通水道。眼下正是李国兴建功立业的好时机,自然是对书永和千恩万谢,书永和也有意将他培养起来。

    如果他日后依然像现在一样不与贪官同流合污的话,再加上脑子里有超前创新的意识,倒真是个人才。

    这边被李国兴“抢”了功劳的老朝臣们不高兴了,李国兴刚谢完恩跪坐下去,就有一个老朝臣站了起来:“陛下,三万银碟本就不多,按照以往的情况只是赈灾各项就已十分拮据,如今再要疏通河道,怕是杯水车薪。”

    哟,来了!

    书永和的双眼突然放出不一样的神采,微微翘起的嘴角让他显得十分……兴奋?

    耿白安皱了皱眉,回头又看了一眼。没看错。看来这家伙也要开始搞事情了。

    又想到了昨日分开的时候是因为书鸿羽来找了书永和,耿白安干脆放松了坐姿,将一只手轻轻地搭在扶手上,静静等着看戏。结果书永和转过头来对自己眨眨眼,疯狂暗示自己出话头,立刻就明白了书永和想让自己怼的是哪方面,便只能瘪瘪嘴认真了起来。

    算了,既然书永和这种表现,那一定是证据充足,就让自己来领这个功好了。

    “三万银碟,杯水车薪?”

    这两个月一直在一旁倾听、几乎没怎么开过口的耿白安第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甲,一次主动开口:“王尚书,您的月俸是?”

    “回皇后娘娘,臣月俸为十枚银碟。”

    “那这十枚银碟是否足够您一家四口当月开销?”

    王尚书听到这里,脸色微微一变,毕竟他年轻的时候也是李国兴这样意气风发、满腹才华地来到这朝堂之上,加上混迹官场这么多年,也不是个傻子。可现在耿白安指明问他,他却不得不答:“自是足够。”

    “当然足够。”耿白安不复方才的温和恬淡,气势一下凌厉了起来:“想必各位也清楚,本宫自幼丧母,父亲又常年在外打战,从小就与兄长相依长大。可或许没人知道,自母亲过世不久后,本宫就执掌了整个将军府的财务。国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