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为什么不跟随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材料来源于网络)”

    其实那士子说道这里,端木先生已经明白他要说什么了,便道:“士子有话不妨直言。”

    那讲了半天故事的士子此时也直言,道:“你们儒门弟子四处奔波,归根结底还是认为这天下有救,而我认为这天下已经没救了,当今天下之所以大乱,就是因为有想法的人太多,有为之人太多,若要天下得治,人还是清净点,少折腾点为妙。”

    端木先生道:“那依先生之言,要有所作为是错的,可天下圣明之君那一个不是积极有为,尧舜禹汤,哪一个眼见百姓受苦天下大乱还袖手旁观了?”

    那士子听端木先生举出尧舜禹汤的例子,冷哼一声,道:“你说说先人,我也便与你说说先人。

    我对你说说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事。黄帝治理天下,使人民心地淳厚保持本真,百姓有谁死了双亲并不哭泣,人们也不会加以非议。唐尧治理天下,使百姓敬重双亲,百姓有谁为了敬重双亲依照等差而做到亲疏有别,人们同样也不会非议。虞舜治理天下,使百姓心存竞争,怀孕的妇女十个月生下孩子,孩子生下五个月就张口学话,不等长到两、三岁就开始识人问事,于是开始出现夭折短命的现象。夏禹治理天下,使百姓心怀变诈,人人存有机变之心因而动刀动枪成了理所当然之事,杀死盗贼不算杀人,人们各自结成团伙而肆意于天下,所以天下大受惊扰。

    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名义上叫做治理,而扰乱人 xi_ng 和真情没有什么比他们更严重的了。三皇的心智就只是,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明,对下而言违背了山川的精粹,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他们的心智比蛇蝎之尾还惨毒,就连小小的兽类,也不可能使本 xi_ng 和真情获得安宁,可是还自以为是圣人。(大意取自(《庄子·天运篇》)”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要知道尧舜禹汤可不仅是后世称之为明君开模,就是在春秋之时众人也对这些先王圣君推崇备至,这士子的话公然非贤圣,辱先贤,如何不让众人哗然。

    就连高台之上的列国国君都有人听不下去了,尤其鲁国向来礼教之风浓厚,鲁国国君皱眉道:“这士子好生猖狂。”

    卫国任用了许多儒家士子为官,卫国国君耳濡目染,也对儒家学说颇为亲近,听着士子“大逆不道”之言,也是不悦。

    宋国国君望日不言,秦国国君与身侧的侍臣在侧耳讨论着什么。

    那司礼学令见此情景,转头去看赵志父,只见赵志父像块山石一般,神色依旧无半分动容,便知不宜干预,仍旧由那狂言士子畅所 y_u 言。

    端木先生听得这士子将儒家甚至整个中原文明一贯推崇的圣贤君主都贬低得一文不值,也不生气,微微沉吟而后道:“士子言天下已然无救,天下大乱的根由在于人人 y_u 有所为,是以当清净些,不要再瞎折腾了。”

    端木先生言及于此,长叹一声,道:“士子方才讲了长沮、桀溺的故事,可知最后我的老师是怎么评价长沮、桀溺所说的话吗?我的老师听到子路转述的话,叹息道;‘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们不同人打交道同谁打交道?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同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说实话,你以为我们儒家弟子就喜欢这么四处奔波吗?士子难道以为我们这么四处游说诸侯而屡遭拒绝不辛苦的吗?我年纪渐长,稍有长途跋涉,便腰酸背痛,我有家财万贯,难道我不知道在家里舒舒服服的享受好日子吗?

    若是天下有道有序,就如同一棵茁壮参天大树,或是华贵广阔的大厦,我们难道不知道在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华厦屋檐下好避雨吗?可是当今天下犹如树之将倒,如大厦将倾,躲在树下华屋确实好睡觉好乘凉,可是树都要倒了,房子都要塌了,你还闭着眼睛装看不见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