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拒绝的人还会觉得自己为难了岳乐,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岳乐躲在苗阳这边避风头,其他人各有各的招,谁都不会主动去触霉头,于是,午休时间,整个剧组欣赏到了一段精彩的对口相声。

    直到开工的时间到了,蒋导才意犹未尽的瞪了王编剧一眼,说:“这次饶了你,下次你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王编剧傲气的说:“让大家评评理,今天中午谁输谁赢?”

    大家很识相的避开王导的视线,都不愿意当这个评审官,蒋导和王编剧,他们哪个都得罪不起,更不愿意得罪。

    蒋导一脸的得意,看到苗阳身后的岳乐,脸拉了下来:“你还没走?要我开车送你回去!?”

    岳乐笑了笑,说:“我晚上回去没饭吃,要留在剧组蹭盒饭。”

    蒋导隔空狠狠的指了指他,嫌他丢人,骂道:“没出息!”

    岳乐当然不是为了盒饭留下来,他有自己的打算。

    《南腔北调》这部戏的主角绝对是苗阳,以苗阳饰演的金耀鼎为代表的徽班四大地方戏班进京,进京后常与其他地方戏班合作演出,在这个过程中,金耀鼎等人吸取各家所长,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戏种,也就是后来享誉中外的京剧。故事的主线就是京剧从单一的戏曲种类进化成京剧的过程,各个不同的地方戏班都会在剧中出现。而昆曲作为当时清朝达官贵人最喜爱的曲种,戏班常常受到权贵们的邀请,到他们的府邸中演出。岳乐饰演的万小玉是当时京城中最负盛名的昆曲名角,一时风光无两。金耀鼎下拜帖,请他一起探讨新兴剧种的改进和不足,但万小玉拒绝了。他全身心的陷入在昆曲中不能自拔,从不问外面的事情,只活在他的昆曲中。

    其实这是一部京剧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种的过程,也是金耀鼎取代岳乐,成为京城内第一名角的过程。

    蒋导拍这部戏的目的,一是为了还原京剧诞生初期的情况,把民族的东西展示给世界看;二是想表达一种理念,金耀鼎等人代表着改革派,而万小玉等人代表守旧派,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改革派大获全胜,改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取代,成为主流,而不愿意遵守历史规律的人,终将被淘汰,就像剧中的万小玉,从炙手可热的名角到孤零零的隐归故里。

    岳乐在里面的台词不多,戏份也不多,大多数都是昆曲的唱词,但每一场戏,他的眼神都不同。

    他虽然不问外面的事情,但并不代表不知道外面的事情,从邀请他的人越来越少,到愿意听他戏的人越来越少,直到后来,他在戏楼里唱最后一场戏时,只有一个观众……

    他的眼神代表着昆曲由盛转衰,直至最终退出京都,退出历史的舞台,偏于一隅。

    王编剧的剧本写得简短,有时候一场戏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具体怎么演,全靠导演临场发挥。蒋导向来对王编剧“看不上眼”,临场要求改戏的情况不要太多,一句台词,一个动作改了,后面的情节都得要改。不止王编剧叫苦连天,演员也都挺无奈的,而岳乐想要演好后面的戏份,就得知道前面具体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他坚持待在剧组的原因。

    蒋导要求严格,每一个镜头都精益求精,n机多少次都没关系,从来不肯将就,必须达到他的要

    求。

    今天下午拍摄的一个金家班进京的画面,从中午一直拍到傍晚,还是没通过,蒋导气的一直骂苗阳。岳乐非常的同情苗阳,这场戏苗阳拍的相当不错,把金耀鼎初次进京的自信满满完全表现出来,作为国际上名气都很大的一个演员,被蒋导毫不留情面的骂着,苗阳却始终不急不躁,一点脾气都没有,一直跟蒋导讨论。

    晚上蒋导赶拍了一场夜戏,收工已经到晚上十二点多钟,苗阳主动要求送岳乐回去。

    路上,苗阳问岳乐:“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