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才算安稳下来。但这安稳也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

    澹台柳暗叹了一口气,打起精神与周围的人紧急商讨。他不敢病,也不敢倒下。因为出问题的是隋王。

    武英堂和勇胜塔的建立依赖王气,它们都握在隋王手中,隋相虽然有驳回王诏的权利,但应不负若是一定想要做什么,完全可以通过武英堂绕过他。

    他这一昏让朝会草草结束,但也只可作为权宜之计,他若是一直昏下去,人家把他撇到一边就行了。隋相必须醒着,他只有醒来了,才能想办法阻止伐卢。

    澹台柳慢慢把事情跟几个人交代清楚,细细安排。这些人里有他的得意弟子,他已将近期颐之年,所授弟子无数。他们把他看做主心骨,但澹台柳自己也无法确保一个无虞的未来。他没查到当年隋王与大公子暴毙的原因,他当时的全部精力都在稳住隋上,根本没有心思去追查,事后错过了时机,也不再好查了;他没能改变小隋王被教导挑唆,导致后来小隋王之死;他也不知道现在应不负突然的转变到底是因为什么。他只是一个凡人而已。

    他希望在他这个凡人寿尽之后,他的弟子们,要扛得住、撑得起隋。

    等该安排的都安排好后,澹台柳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自己闭上眼睛养起精神。

    他的弟子最后一个离开,轻手轻脚绕出屏风,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一眼。老师没事,他松了口气,可是此时看见老师歪在榻上闭眼养神的样子,白发因为之前的慌忙有些散乱,脸上皱纹深深,暗青血管凸起的手上老年斑遍布。

    老师……老了啊。

    ……

    冬至月头,卖被买牛;冬至月中,日风夜风;冬至月底,卖牛买被。

    今年的冬至日在下旬,人们注定将迎来一个寒冷的冬天。

    太史令早早推算出天文天文历法,隋王按照旧例,提前一个月开始对各家赐物,各家谢恩之人也开始入宫。宫门频启,往来之人却不见喜意。

    隋相到底还是没能抗得过隋王,伐卢的王令已经发下,各地厉兵秣马,武英堂中也发下了相应的任务,各个府城在接收到王令后还有拖延迟疑,武英堂中受供的修士们对此却大多雷厉风行,好似比隋地实职的官员们更忠于王令。

    可这是假象。

    隋卢之战,无论胜负,隋都只会受到消耗。隋地不是隋王的隋地,是隋人的隋地。爱护隋地,才会知道隋王此令的问题,才会想方设法地悖逆。可对于武英堂中来自四方的修士们来说,他们与隋的关系在于隋王,与隋王的关系则像商人与其雇佣的护卫们。受雇的护卫们从商人那里取得佣金,听从商人的吩咐。至于这个吩咐会是商人是赚是亏,他们是不管的。而假使商人家业败了,又或是要他们面对远高于佣金的性命之忧,他们也就离开了。

    武英堂是国之利器,这利器握于一国之君掌中,在她英明神武的时候,可以让她不受掣肘为隋开辟前路,可在她昏聩颟顸的时候,这不受掣肘的利器乱劈,必会伤隋。

    隋相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他做了最后一件事。

    ……

    “老臣欲拜见隋王。”澹台柳站在宫殿外,肃容正衣,被侍卫们拦在殿外。

    五朝老臣郑重起来的威压沉沉如岳,衬上他满头白发,竟有一种决绝的气势。几个身强力壮的侍卫在面对这已无杀鸡之力的老人时,竟被迫得生出汗来。

    其中一个暗暗打了个手势,就有一个侍卫从不起眼的角落匆匆而去,剩下的人拦在阶前,紧张地盯着澹台柳。他们倒不是怕这位老大人硬闯进去,就算再来十个澹台柳也做不到这个。他们是怕这位老大人要死谏。

    谁不知道这几日隋相为了拦下一道王令费了多少心力,却始终未能扛过隋王的一意孤行?老大人已至山穷水尽,他要是一头撞死在阶前……

    澹台柳立在寒风之中,双手笼在袖中于胸前平举而礼,深深凝望着紧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