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补充了干粮便踏上了回程的路。

    李寸心和探索队的人在村口送别他们,回了村子便找来赵杨两人商量修建酒醋的发酵房。

    发酵房就靠着常月的屋子, 占地面积只比常月和安宁的屋子小上一圈, 屋子在秋天完工, 正好高粱收割。

    村子的主食是米面, 这高粱种出来就是酿酒的,一筐筐脱了粒的高粱米被送到这间酿酒工坊,清洗蒸熟, 铁铲在这里有了新用途,不断将蒸熟的高粱米从锅里铲出, 在地面摊开降温。

    发酵房的西侧是保温用的土炕, 贴着北面墙壁放置的是发酵用的大缸,东侧摆放了两架村内自制的蒸馏器。

    当撒了酒曲的高粱米被放到缸中发酵时, 即使棉布缸盖斗笠的遮掩也无法抑制住那独特的酒糟味道,发酵的醋罐子的味道与这也相差无几。

    这种酒糟味在食物腐坏的边界线前,臭味不彻底,香气很隐蔽, 酸味占了上风,有的村民觉得难闻, 有的村民却钟爱这种味道。

    在冬雪到来前,常月带着村民将发酵好的高粱米倒入甑子里蒸馏第一桶酒,在此期间, 巴冬村的人没有再度过来交易, 而桑梓村的探索队也无暇再去巴冬村。

    倒不是李寸心存心阻拦, 她一直惦记着巴冬说的那个海边的村子,按着巴冬的描述分析,那个村子应该在他们南边。不同的地域注定了不同的资源,更多的资源带来更多的可能,而且多一处资源交换的地方也是一种保障。

    探索队改了航道,开始南下探索,试图不通过巴冬村到达那个村子。

    队伍两次无功而返,没找到村子,倒是在那个方向上又带回来不少或流浪或定居的人,以及烟叶、茶叶、蚕豆和绿豆的植株和种子。村子的人口过了四百大关。

    在秋收后,探索队再一次南下,在村子承受了足够的担忧后,探索队载着货物从村西发酵房前飘散的浓烈酒气里回了村子。

    这时已经是皑雪满地的冬季,酒香浸泡下的村子,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是软和的,眯着眼睛,晕红的脸,双手揣在袖子里,走街串巷到朋友家烤火煮茶。

    医馆旁边的地基已经立起了一座图书馆,馆内六排书架上只有孤零零十来本书放在上边,但这里是村民们除食堂外最爱的公共设施,早晚都有村民过来看一看。

    在清闲的冬季,人来的最多,借走一本书籍,即便是工农科类的书本他们也看得津津有味,书架上已是空空如也。

    公告栏上村民的版块现如今半边都写着想要的书目,一眼扫过去全是小说,或古或今。

    李寸心根据村民意愿,让文曜改为上午誊写专业性书籍,下午誊写通俗小说。

    刚商量完回来,便遇上了归来的队伍。

    李寸心一时没敢确认,因为队伍出去的时候是轻装上阵,没有带货车,如今回来的队伍不仅拉着货车,而且是满载而归,宽大的香蕉叶遮住隆起的货物。

    李寸心意识到,探索队找到了那个海边的村子。

    生活平静,少有趣闻的村庄对于新奇的事物保有普遍的好感,迎接探索队的归来是他们每年必经历的一件新奇事。因为探索队每次都会带来不一样的见闻和物什。

    可惜的是,这次队伍没有带回来新村民。不过,他们在带回来的那几辆货车里翻出了味精、耗油、椰油、鱼露、海带、紫菜、香蕉干、海鱼干、棕榈油和橡胶,这些村子里没有的东西和当时探索队带回来的马一样让他们兴奋。

    探索队没用任何物件抵押便带回了这些货物。这个叫南海村的村子和巴冬村一样慷慨。巴冬村和南海村提起过桑梓村的存在,探索队不知道,早在他们到达之前,南海村的村民们脑海之中就有了他们的形象。

    为了回报南海村的信任,开春以后,李寸心便安排了回访。

    原本李寸心是想要像上次一样亲自去一趟,以表达自己的重视和感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