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剧组所有人的心血,这不仅是内地电影第一次挑战边缘题材,还通过审查拿到了龙标,相信会在荧幕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试映会这天,各路媒体齐聚一堂,连最近风头无两的韶坊电视台都来了。

    沈晚欲和孟亦舟坐在最后一排,他很久没进过电影院了,记忆中最近一次还是在濠江。

    前排坐着两个穿西装的男人。

    一个留着半扎长发,左耳戴一枚孔雀蓝的钻石耳钉,瞧不见正脸,但是光从那轮廓优美的侧面都能猜到是个美人。另一个男人短发清爽利落,鼻尖上有一颗小黑痣,他们垂在身侧的手挨着对方,姿态亲昵,很像情侣。

    “看谁?”孟亦舟意识到身旁沈晚欲的心不在焉。

    沈晚欲立马就察觉出了孟亦舟眼底一闪而过小情绪,他往他那边挪了点位置,膝盖碰着他的膝盖,攥住了他的手。

    手指勾勾掌心,乖巧地讨好他。

    这时,场内的灯光忽地暗下来。

    孟亦舟这才将视线从沈晚欲脸上移开,看向大荧幕,他没动,任由那指尖时不时地挠刮他一下。

    片子很漫长,一整个午后的时间。最后一幕,泥灰般的天幕下暴雨如注,许搴身上的那件花裙子被撕烂了,他奄奄一息地躺一滩黑污的脏水里,裙摆上那朵嫣红玫瑰是无边无际的晦暗里唯一一抹亮色。

    影片结束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离场,所有人都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空气中蔓延着压抑的悲凉。

    但就算基调灰暗,依然很打动人心,沈晚欲看到前排那个短发男人呼吸重了点,长发美人抬手揉了揉他的发心。

    小范围内的试映会才结束,界内有影响力的影评人就纷纷发了微博。

    @识天下:“看完了,高效运转的快餐文化里,还有镜头愿意去记录那些被遗忘的人,很感动。”

    @毒舌评电影:“三个小时,一百八十分钟,孟亦舟的气味贯穿全片,他无疑是现实主义的潜行者,站在娱乐至死的对立面,捕捉着每一张有尊严的面孔。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渺小如尘埃,在这个大千世界历经生死,爱恨,无奈,真实且粗粝。”

    @视觉周刊:“这些年的电影创作和观众口味太过保守,换汤不换药的套路下很难再出佳作。《花裙子》敢于打破桎梏,镜头语言诚实,拍摄手法细腻,剧情紧凑。我敢说,这绝对是今年电影节上最具潜力的一匹黑马。”

    难得这么多媒体朋友在场,趁此时机,楚洋组织了一场小型的记者招待会。

    录制棚是临时搭建的,设在影院一楼的空地。

    时间仓促,只来得及准备背景板和一排长方桌子,记者们在台下架好摄像机,等着主角出场。

    制作组由孟亦舟带队,他身后跟着沈晚欲还有江逸,梁斌等主演。

    暖黄色的灯光亮起,主角依次上台,记者们立马调准镜头。

    最开始是提问环节,台下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率先起身,他瘦得像竹竿,脸颊凹陷,那双三角眼像把冒着寒芒的刀刃。

    第一个问题,他问了沈晚欲:“听说《花裙子》报名了戛纳电影节,你有信心拿下这次的最佳编剧奖吗?”

    沈晚欲看着那名记者,笑容温润:“这得看评委组,我说的不算数。”

    “孔岚的《烟与雪》也在参选名单里,你觉得你们俩谁更有优势?”

    “孔编剧是这行的老前辈,她拿了那么多奖,多一次少一次对她来说应该差别不大,”沈晚欲避重就轻,用玩笑的语气化解了问题陷阱,“评委组也许会将这个因素纳入考量的范畴。”

    这话回答得很巧妙,如果《烟与雪》获奖,输给身经百战的金牌编剧不丢人。如果《花裙子》获奖,说明评委组敢于跳脱固有观念,扶持小众题材,有胆量,够气魄。

    孟亦舟侧眸看向面对刁钻提问面色从容的沈晚欲,他不再是七年前敏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