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到时候乘坐火车的人必然不少,的确需要考虑行李的问题。

    看着两人望向自己的目光,况叶也思考了一下,在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了几个小小的建议。

    比如这途中的口粮准备、转成间的休息地点选择、不要和同伴走散、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问题等等。

    对于他的建议,姜雨和朱静也频频点头。

    她们其实出远门也只有当初下乡的那一次,当年大串连的时候因为家中管束,并没有跟着去外面见识。

    所以经验不多,这次探亲假要经历这么远的路途,两人心中的忐忑不少,况叶给出的建议,也能帮助她们建立些信心。

    就在交谈间,队伍也在不断的前进,最终也轮到了况叶。

    七一年的粮食产量,相比七零年要少一成,主要是秋粮因为七月底那场自然灾害减产了不少。

    不过好在有蜜薯产量的支撑,队员们领到的口粮还是够每人三百六十斤的基础。

    况叶去年有三个月的时间没上工,按照他上工获得的工分来算的话,是领不够这三百六十斤的口粮的。

    为此,他还是和去年一样,用药品兑换了一些公分,补齐了这之间的差额。

    但兑换的工分这事有限制,今年他领到的口粮还是只有三百六十斤出头,其中红薯更是占据了不少的分量。

    领到口粮后,花了些时间运回去并储藏好,时间也才十点左右。

    第181章

    储存好自己的口粮后, 况叶挑着空出来的箩筐再次出门。

    同为知青,有时候他也会给周光旭他们搭把手。

    住在知青宿舍的五人,今天要把他们分配到的口粮运回知青宿舍,得费不少劲。

    五个知青, 按照最基础的三百六十斤口粮计算的话, 加起来就有一千八百斤。

    更何况, 周光旭几人, 除了今年下乡的王月兰和罗佳只有三百六十斤的基础口粮, 另外的三人都要比这多。

    而今年的口粮中,红薯的占比不小, 按照5:1换算下来,这分量就更是不轻。

    五人实际要搬运的粮食总重量,大约有三千多斤。

    所以趁着还有些空闲时间,况叶准备去搭把手。

    走到二小队的仓库位置,他很快就找到周光旭几人, 此时他们已经把小麦、玉米等粮食运送回了知青宿舍,现在正在窑窖旁边运红薯。

    有况叶的帮忙,跑了两趟就几人的红薯就被全部运回知青宿舍。

    关于窖藏红薯,周光旭他们经过前两年的讨教,如今也有了经验, 土窖也早早的准备好了。

    等到他们把红薯窖藏好,况叶看了一下时间,也才十一点出头。

    周光旭几人为答谢他的帮忙, 以及平时的照顾,极力留他在知青宿舍吃了顿午饭。

    等到午饭结束后, 况叶几人闲聊了一会儿就提出了告辞,下午他还得去公社上课。

    领完口粮后十天左右, 就是农历腊月。

    况叶忙着自己的事的时候,今年要回家探亲的知青也在活动。

    这段时间,他好几次都在九大队看到了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

    这些知青,他大致都有些印象。之前招工的时候,姜雨他们那一批下乡的知青,因为当初的那场会议,他基本上都认了个脸熟。

    来九大队找姜雨、朱静的知青,据他了解都是两人同乡。

    除了九大队,这段时间场镇上也经常见到知青的身影。

    冬季农闲比较好请假,加上知青们要回家探亲,各个生产大队就更是放宽了不少。

    来场镇的知青,都是在为回家探亲做准备,有联系同行者的,有为提前购买车票做准备的,也有购买探亲要带的物品的。

    随着时间越发的接近年关,要回家探亲的知青们也陆续的动身,九大队的姜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