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么严重的灾害。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降水量是一旬左右的降雨,没有太过集中,要不然造成的损失更严重。

    当然这次的造成的损失也不小,房屋被冲毁近两千多间,沿河的作物更是被冲毁近万亩,水淹的更是不少,期间还有多人溺毙、受伤。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灾情也逐渐不再被人提及,事实已定,所有人都得往前看。

    九大队经过队员们的忙活,灾后的狼藉也被清理干净,况叶和队员们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带队干部刘洪安他们又给知青们带来一则招工的信息,一时间九大队的朱静等人把目光转到了此事上。

    况叶也属于符合招工的对象,虽然不想参与竞争,但还是把注意力分过去了一些。

    这次招工的听带队干部刘洪安说,是一家新建的汽轮机厂招工,丰水公社这边有三个名额。

    听到这,况叶就知道这次的竞争情况了。

    目前丰水公社的知青已经过百,除了今年和去年下乡的知青不在招工范围内,符合标准的都有近百。三个名额,近百人争夺,这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经过一个月的竞争,十一月的时候结果也出来了。

    九大队的朱静等人,这次仍然没有被选上。

    这次朱静的情绪倒是没有崩,但另外的罗佳和刘月兰倒是心态有些崩。

    哪怕是有石丽华这边做思想建设,以及朱静等同住的知青安慰,两人也没有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况叶这段时间,也遇到过两人,但因为性别得避嫌的关系,最多也就聊两句开导,也做不了太多。

    这件事只能两人自己想开,或者其他的途径解决。

    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算得上机会的事出现了。

    早在高等院校恢复招生的时候,就传言要在生产大队建设学校的事,终于有了明确的消息。

    随着动荡开始,学校停课又复课,但去学校上课其实也学不到太多多东西。

    为了顺应时局,学校的课程大部分都被改成思想教育等相关的。

    甚至是工农兵大学生,入学都不需要进行文化考核。再加上大量的知识分子被下放,一时间队员们对上学这事其实没什么热情。

    但随着“十大”过后,一些时局的变动,其中也有些在逐渐朝着好的方向走。

    而这几年的在知青中招工的事,也让队员们看到上学其实也是有必要的。

    从七二年开始,被选上的知青,除了政治审查过关,以及平时的表现良好,甚至也有些是学历上的优势。

    被选中的,基本上都是初高中毕业的知青。

    虽然知青中大都是这样的学历,但其实也不乏只有小学毕业的,但这些小学毕业的知青,在招工中几乎都没有竞争的优势。

    而这些年,其实县城这边也有在农村招工的情况,虽然数量极少,但其门槛就是学历。

    没个初中毕业,连个机会都没有。

    为此,家中适龄孩子上学这事就成了一个问题。

    首先就是公社的教学资源不够的问题。

    除了场镇上的学校,现目前各个生产大队都没有学校,想要上学就得去场镇。

    但场镇上的学校先不说接受不了如此多的学生,就是上学距离也是一个大问题。

    就比如九大队这样里的远的生产大队,去上学来回得走四个小时,要是遇到冬天白昼比较短,起早贪黑是必然的。

    而这样一来,上学途中的安全就是一个问题。

    之前打击人贩子活动中,有一些被拐卖的受害者,其实并不是没有警惕心,而是摸黑赶路或者远离了人家被人趁机绑走。

    考虑到这些,之前一直说要在各个生产大队建学校的事,终于在十一月的时候有了眉目。

    听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