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撒有浓重墨渍。

    纸笺在大臣间传阅,其上字迹力道略嫌绵软,却字字峭拔,若有孤峰平地而起,凌云而出,自有一股铁钩银划的气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安好,勿念。”

    字是好字,书是好书,二十字中潜藏的意味,还有撇捺勾画间,一点点峭拔而出的坚毅决然,几乎跃然于纸。边沿略有模糊,像是被水光晕染了所致,却丝毫无损其中的洒脱。

    文官见其字,武将见其书,任谁都不得不为之而动容。

    终于有大臣按捺不住,起身问道:“敢问陛下,这是哪位将军的绝命书?”

    那张纸笺到了姬秦案上,二十字的遗书,字字刺眼。

    眼底浮现了那时少年惨淡却倔强的不肯退后的面容,心里一片酸涩,姬秦反问道:“爱卿以为呢?”

    终有大臣猜测道:“可是……已然战死的赵从一?”

    再度听到那个名字的时候,太子竟然出奇的冷静,大概是心里面的怒意早就积攒到了极致,以至于现下,他竟然还可以很平缓的摇头。

    当初楚王在先帝身边侍疾之时,一度批阅过不少奏章,也没有过得多久,这些人竟然都不记得了。

    姬秦缓缓道:“父皇去世时,曾经留下一道遗旨,正是楚王亲自求来的。当时匆忙,又因着私心,朕执意将之留中不发,眼下,也是时候让诸位卿家知晓了。”

    从书案下取出来那道被他扣留着、以为永远也不会发出去的圣旨,姬秦手指颤了颤,终于将明黄卷轴拿了起来。

    太监恭恭敬敬接到手中,姬秦道:“念。”

    于是其中内容,大白于天下,是先帝封了楚王军职的旨意,令他前往帝京之外,扎地驻军。

    这道旨意从没有人听说过,以至于陡然听到的刹那,诸位大臣竟然都一片愕然。

    明黄的圣旨宣读完毕,再度落到了姬秦书案上。

    年轻的君主目光对其上内容早已经倒背如流,此刻一一瞧着,依旧有些刺心。

    他注意到了在殿下,一些武将面上不屑的神情,那是昔年岳家旧部一系,大抵是积重难返,是以即便听到这圣旨,他们心中也不以为意。

    姬秦目光扫过殿下,声音平静且有力:“当初大军开发时,楚王就向朕请了无数道旨意,朕怜惜他身体虚弱,多灾多病,是以驳回请求,将他留在宫中养病……诸位卿家若是心有疑虑,自可以问太医。”

    “他有心上边疆杀敌,是朕一意不允,朕就这么一个弟弟,自幼百病缠身,朕将他从小照顾到大,自然是不忍他离去的。”

    “人质一事,朕初时便不愿应允,加之楚王尚在病中,是以才出此下策,他却是什么都不知晓的……诸位卿家,敢问异族若要你家中稚子娇儿,你可会心甘情愿?”

    “大周没有投降的皇帝,只有战死的天子……朕倒是想纠结兵力,将这群蛮夷驱逐出去,可惜啊。”目光轻轻扫过殿下那主和派以及数日来一直作梗的大臣的面容,直到他们不堪承受的低下头去,方才道:“有些人不但不愿,却劝着朕,赔款求和,把皇室的子弟给送出去呢。”

    太子妃唇边的笑意已然僵冷,姬秦目光淡淡扫过,片刻后,徐徐道:“诸位卿家家中若有娇客,不如也一并送出去,以祈求这赔款的和平?”

    自此,满殿噤若寒蝉,人人自危,再无一人敢应答。

    .

    楚歌还在小梅园里窝着看《人民的足协》,突然就接到旨意,要他收拾收拾赶紧出来。

    宫女们赶鸭子上架,把他从被窝里挖了出来,匆匆忙忙是梳好头发,又束上发冠,换上外衣,把他给推了出去。

    楚歌坐在软轿上,眼睁睁的看着出了小梅园的大门,一路拐着上了正道,经过了诸多巍峨的宫阙,满脸懵逼:“统子这嘎哈啊,怎么突然又把我挖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